柳竹秋_柳竹秋 第140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柳竹秋 第140节 (第3/3页)

说李丁命他日夜兼程赶来给我拜寿。可我的生日早过了,李丁曾是我的亲随,不可能记错这点。我感觉蹊跷, 想请温大人帮忙考究。”

    ??他传来那名信使,此人名叫王良, 是辽阳的普通军户。

    ??柳竹秋问他临行前上司都对他说过什么, 王良回答:“李大人只说让卑职快些来向张大人祝寿, 还交给卑职二百两银子做寿礼。”

    ??张鲁生已检查过银子及贺帖, 都无异常。

    ??柳竹秋忽然想到一事, 忙问王良:“你是骑马来的?”

    ??见他点头, 追问:“你离开辽阳时可曾受到关卡守兵严密搜查?”

    ??王良又点点头,说:“辽阳这几日有匪患,各个城门关卡都查得很紧。卑职出城时也遭他们搜身,连包袱都被打开了。走时李大人叮嘱不可对外说是锦衣卫的人,卑职才没同那些人理论。”

    ??柳竹秋命王良退下,向张鲁生峻色道:“张大人,此事恐怕不妙,我担心张钦和翁子壮要造反。”

    ??王良是星宿名,位于西方白虎七宿的奎宿之北。在它旁边的星宿名叫“策星”。

    ??《史记·天官书》载:“王良策马,车骑满野。”

    ??意思是当天空中的王良四星排列成行,而策星位置在王良星之前时,天下将会爆发战乱。

    ??“我估计李丁发现了张钦等人叛乱的苗头,但自身已受到监视,怕信使被关防的人查获,又找不可靠的人传口信,是以找了这个王良。让他骑马来京拜寿,借谬误引起您的重视,从而探究他的用意。”

    ??张钦在辽东盘踞多年,根基极深,知道皇帝要清算他,必然不会束手就擒。

    ??张鲁生未敢大意,即刻入宫奏报。

    ??庆德帝不信张钦有这胆量,出于谨慎,命山海关以北的各卫所加强戒备,并且加派一路人马去捉拿钦犯。

    ??四天后山东承宣布政司发来八百里加急,称张钦在辽阳起兵叛乱,杀死辽东都指挥使,并与鞑靼右翼首领安腊塔汗勾结,兵分两路南下。目前盖州至金州、大宁至沈阳中卫两线都陷入激战。

    ??这场叛乱是唐振奇一手促成的,他获悉庆德帝下旨严查汪蓉案,预感张钦在劫难逃,怕受其牵连,派人去辽阳灭口。

    ??张钦早收到风声,已在加紧谋划,途中遭遇刺客袭击,得亲信保护侥幸脱险。

    ??他见皇帝和干爹都急着来索命,决心拼个鱼死网破,当夜袭杀辽东都指挥使,与翁子壮里应外合占领了辽阳。

    ??二人明白单靠手里这点兵难以存活,于是投书安腊塔汗,联合他夹击汉军,承诺攻下京师吞并中国后将黄河以北的土地献给他。

    ??军情传开,京师大震。

    ??张钦手下的十万叛军尚不足惧,真正的威胁是安腊塔汗。

    ??此人是蒙古黄金家族的后裔,十年前成为鞑靼右翼首领,手下有五十万人马,从开平卫到泰宁卫以北的数千里草原都是他的势力范围。

    ??先帝时期蒙古三部长期争斗,放松了对本朝边境的滋扰,两国虽时有小摩擦,也还能维持大致的和平。

    ??安腊塔汗统一蒙古右翼后,加紧了南侵的步伐,几乎每隔两三年边境就会爆发一次大规模的战事,双方死伤都很惨重。

    ??距离上次交锋又过了三年,安腊塔汗时刻不忘卷土重来。认为这次张钦造反是天赐良机,悍然派兵响应。

    ??此刻十万蒙古铁骑正在达里泊湖畔集结,准备进袭宣府。

    ??朝野上下如临大敌,庆德帝急召群臣商议对策。各部司官员纷纷上书,举荐平叛保国的将领,贡献战术战略。

    ??内阁从数以千计的奏疏中统计出一项明智的提案:建议朝廷派使节与安腊塔汗议和,避免两线作战,同时挫伤叛军锐气。

    ??提出这一观点的人不在少数,只一人奋勇自荐为和谈使节。

    ??上书人是正议大夫温霄寒。

    ??这十余年来朝廷曾数次派人去与安腊塔汗和谈,要么收效甚微,要么无功而返,因此人人都知道议和是份风险极大的苦差,况且当前战火已燃,谈判失败将付出比平常更惨重的代价,岂止丢官,更将丧命。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